• 1
  • 2
  • 3
  • 4
  • 5

【国内新闻】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正式发布!

来源:网络 上传:本站 时间:2018-04-09 阅读:

  为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科学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4月3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提供中国、亚洲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科学客观地反映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

  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

  

 

  大气圈层

  1.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17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2017年,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是1901年以来的第三高值;中国属异常偏暖年份。1951至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4℃,升温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北方增温速率明显大于南方地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其中青藏地区增温速率最大。

  

 

  1850-2017年全球表面年平均温度距平

  

 

  1901-2017年亚洲陆地表面年平均气温距平

  

 

  1901-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温度距平

  2.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

  1961-2017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显著减少,极端高温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北方沙尘日数明显呈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明显增强。

  

 

  2017年6月29日-7月2日强降水引发湖南长沙洪涝灾害

  

 

  2017年第13号强台风“天鸽”登陆广东珠海

  3.中国气候风险水平呈升高趋势

  1961-2017年,中国气候风险总体呈升高趋势,且阶段性变化较为明显,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气候风险低,90年代初以来气候风险高。2017年,我国高温风险高,雨涝风险一般,台风风险较低,干旱和低温冰冻风险低,全国综合气候风险指数为5.0,属一般等级。

  

 

  1961-2017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变化

  海洋圈层

  1.海温

  1870-2017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表现为显著升高趋势,并伴随年代际变化特征,2000年之后海温持续偏高。2017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比常年值偏高0.22℃,为1870年以来的第三高值,仅低于2016和2015年。

  

 

  2017年全球海表温度距平分布

  

 

  海洋变暖引发大面积珊瑚白化

  2.海平面

  1980-2017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2017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2011年平均值高58毫米,为1980年以来的第四高位。

  冰冻圈

  1.海冰

  1979-2017年,北极海冰范围(海冰密集度≥15%的区域)呈一致性的下降趋势。2017年3月,北极海冰范围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小值。

  南极海冰范围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17年南极海冰范围异常偏小,其中2017年9月,海冰范围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同期次小值;3月,为同期最小值。

  

 

  1979-2017年9月和3月南极海冰范围变化

  2.冰川冻土

  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简称1号冰川)是全球40条参照冰川之一。1960-2017年,1号冰川经历了两次加速消融过程。由于强烈消融,1号冰川在1993年分裂为东、西两支;2017年,东、西支分别退缩了7.5米和4.5米。1号冰川处于高物质亏损状态。

  1981-2017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呈明显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厚19.2厘米。活动层底部温度呈上升趋势,多年冻土退化明显。

  

 

  天山1号冰川(1962年)

  

 

  天山1号冰川(2014年)

  3.积雪

  2000年以来,中国主要积雪区(青藏高原、东北和内蒙古,以及新疆地区)冬季积雪覆盖率均呈不同程度增多趋势。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新疆积雪区积雪覆盖率为1990年以来的最高值。

  

 

  1990-2017年冬季中国主要积雪区积雪覆盖率距平百分率

  


 

  陆地气候生态环境

  1.陆地植被

  2017年,全国平均植被指数与2011年以来的同期平均值相比,冬季、春季和年平均指数均略有上升。

  

 

  气象卫星(FY-3B)监测2017年中国归一化植被指数

  2.地表水资源

  1961-2017年,中国松花江、长江、珠江、东南诸河和西北内陆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和西南诸河流域则表现为减少趋势。

  

 

  1961-2017年中国十大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变化趋势及2017年状况

  3.区域生态气候

  21世纪初以来,青海湖水位连续13年回升,2017年已接近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水位;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呈增加趋势,区域生态环境总体改善。

  

 

  1961-2017年青海湖水位变化

  

 

  2000-2017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变化

  气候变化驱动因子

  1.温室气体

  1990-2016年,中国瓦里关站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逐年稳定上升。2016年,瓦里关站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04.4ppm、1907ppb和329.7ppb,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但均略高于2016年全球平均值。

  

 

  1990-2016年中国瓦里关和美国夏威夷全球本底站大气二氧化碳月均浓度变化

  2.气溶胶

  大气成分观测显示,2005-2017年,北京上甸子站、上海东滩站和广东番禺站PM2.5年平均浓度年际波动明显,2015-2017年PM2.5平均浓度较前期均有所下降。

  

 

  2005-2017年北京上甸子站PM2.5年平均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