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3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环境保护部今天发布《“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明确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
环保部此次发布的《行为准则》明确,每个社会公众都应关注空气质量、坚持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对于企业污染行为,公民有权利有义务进行举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到上述要求,不少市民有着自己的体会
市民1:关心咱们整个的环境,比如空气质量。
市民2:我觉得绿色就是不乱扔垃圾,包括爱护花草植物。
市民3:每个人都做好低碳环保出行,大家也可以享受美好的环境。
事实上,从公交出行到节约用电,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有参与防治空气污染的机会。以交通为例,因为私家车数量的急速膨胀,汽车尾气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就在逐渐加重。呼和浩特市环保局副局长金瑞山坦言,呼和浩特的机动车保有量今年4月已经达到73万辆,虽然和北京等大城市相比还不算多,但也让空气质量不堪重负。
金瑞山:以数字来计算,机动车的排放量对于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的影响负荷得在20%以上,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周珂认为,目前我国的环境观念在不断增强。保护环境,未来不仅仅是社会和企业的责任,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今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经确定,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公民应该选择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周珂:以前谈到环境保护更多的强调是一种行政管理的问题,政府如何对环境进行管理,公众对于环境问题和自己关系的理解也更多地是认为,是好的环境享受、不好的环境影响的一个关系。其实良好环境的营造,不但是政府的事情,更是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关系联系很紧密,越来越紧密。
此次环保部发布公民行动准则再次强调,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环境保护来说不可或缺。在不少发达国家,这已经得到证实。新加坡环境局工作人员陈成发介绍,早在几年之前,新加坡就在全社会推行环境教育计划,环保政策的事实和推行因此更加顺利。
陈成发:在绿色计划2012中,教育计划在学校,医院还有其他的机构里,推行环保观念。
同时,公众的监督和举报是管控环境违法行为的重要途径。市民庄先生期待,政府在提倡公民监督环境违法同时,还应给公民更加明确的指引。
市民:平时我们看到很多渣土车都没有遮盖,对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举报,处理的过程、结果包括执法的情况能不能让我知道,政府在和公民的信息沟通中能不能更好,让我更好的做一些举报的工作。
据了解,目前首个全国性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规范性文件,《环境保护公共参与办法》编制工作也在本月4日开始,最快有望今年年底发布。未来,公民参与环保更有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