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市政协委员建议建立兰州大气污染治理长效机制

来源:网络 上传:本站 时间:2017-11-17 阅读:

  据兰州日报报道 近几年来,兰州市痛下决心、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治理大气污染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市在大气污染治理实践中进行的有益探索,为全国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如何巩固治污成果,进一步突破制约瓶颈,建立兰州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我市组织政协委员对建立兰州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工作进行了视察,提出了突破制约瓶颈、建立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的意见建议。

  政协委员通过多方调研,梳理了目前制约兰州大气污染进一步治理的重点瓶颈:一是自然条件严重制约。兰州地形狭长,是典型的半封闭山间河谷盆地,南北两山对峙成为烟尘向外流动的天然屏障,气流闭塞,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二是产业布局不科学、能源结构不合理。兰州市是以石油化工、冶金、机电、建材等为主导的工业城市,全市重化工业比重接近80%。同时,能源结构过于单一,工业能源以煤炭为主,80%的能耗以燃煤为主,再辅之以燃料油、燃料气和焦炭。三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兰州市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保障,而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城市产业结构特征给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造成了巨大的阻力。这些以能源、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三高”型企业居多,工业排污量巨大,对企业的污染治理势必在最初阶段减缓经济的增长。因此,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全面均衡发展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四是城市基础改造深化,扬尘管控难度提升。扬尘污染约占兰州大气污染的约20%,以本地扬尘和外来沙尘天气叠加为主。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污染集中在市区及周边削山造地工程,从黄羊头到城关区大浪沟已经形成扬尘带,兰州市以西北风和东北风为主导风向,遇风大量裸地扬尘倒灌进入市区,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政协委员认为,兰州市的大气污染,自然条件是外因,工业、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污染物排是内因。外因难控,内因入手。应当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空间拓展和能源结构优化等关键环节,建立长效机制,使兰州大气质量得以稳定而持久地改善。一要科学治污,规划先行是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经验之一。有关部门采取系统规划,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地制定长期规划。二要坚持网格化管理,提高全覆盖、精细化管理水平。网格化、全覆盖、无死角管理是兰州治污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在做好现在工作的基础上,内源污染物控制和外源污染物控制的结合、做好城乡的结合、做好污染物排放控制和污染物资源化利用的结合。三要拓展城市空间,推动生态增容。推动城市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快推进以兰州新区为重点的城市空间拓展,科学布局老城新区互动发展的城市格局,缓解主城区环境压力。重点实施100万亩生态建设工程,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工程、黄河百里生态绿色走廊、城市六大出入口森林生态景观工程建设,充分激发“生态增容”效应。四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制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战略、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选择、产业地区布局等任何规划都应该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坚持以逐步加严的地方环境标准倒逼污染行业转方式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步伐。继续推进100户重污染企业梯度转移和环保搬迁、退城进园。五是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和产品。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同时加强入城卡口管控和城区路检路查,禁止尾气超标车辆上路行驶,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力争通过综合减排措施将市区氮氧化物年均浓度降至最低。六要注重将治理措施与改善效果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气污染治理模式。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责任明确、措施严格。一旦发生违法行为即刻依法处置,责令采取强制治理措施,使生产者或使用者在获利享用的同时,切实承担起制造或使用过程中的“排放代价”,保持社会公平。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谯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