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正式启动碳交易后,现阶段很多企业仍持观望甚至抵触的态度。专家认为,政府对碳交易市场的支持将会长期持续,现阶段企业并不需要对碳交易抱持观望甚至抵触态度。
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地区今年正式启动碳交易试点工作,计划于2015年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碳交易。此前有媒体报道,就在广东之前正式启动的深圳、上海、北京等地试点,碳交易的交投依然较为清淡,企业支付意愿不强。
针对该现象,在 “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碳交易高峰论坛”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郑爽强调,碳交易制度将是我国一个长期稳定的政策。
郑爽说,首先从顶层上就有很强的政策信号,从“十二五”规划到十八大报告到最新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肯定了碳交易和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可以预期到未来十年碳交易是会持续要做的;第二,2020年的减排目标不仅是国内环保需要,也是我国对国际的义务和责任所在;第三,中国不仅要做好试点和全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要对全球的碳市场做出贡献,全球的统一碳交易制度也是个中长期的预期。
其中,市场化的减排措施为大多数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所认同。碳交易将生硬的减排政策转化成为一种由市场推动的机制,通过金融工具的作用,鼓励碳排放市场化,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政策研究中心高级政策顾问李婷说,“碳市场是我国控制排放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刚刚闭幕不久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强调了市场的作用,会议提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然而,这些都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的,非常有效,但主要体现的是工业结构内部的改造,是存量的改变,而没有在增量上改变。”他认为,碳交易的意义重大,通过市场的力量来调节碳排放会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市场的机制会更具有活力。
由于企业主对碳交易的了解甚少,因此2015年以后国家政策走向仍有疑虑。对此,郑爽断言未来中国政府还会长期大力支持碳交易,企业对越来越高的排放成本要有一定的预期,越早规划越早应对,才有利于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