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巴黎气候大会,中国网记者对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就增加森林碳汇、促进碳交易等问题进行了专访,采访内容如下:
记者:目前,中国的人均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李怒云:根据我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全国森林总面积为2.08亿公顷,森林总蓄积量达151.37亿立方米,分别居世界第5和第6位。然而,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其主要原因有:一、我国森林经营水平相对较低、森林资源质量总体不高、森林资源的面积和蓄积总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二、我国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因此,我国亟需进一步加大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力度,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效益。
记者:想要稳步地加快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增长,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李怒云:首先,国家要加大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强我国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的资金支持,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其次,要加快我国造林速度,努力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最后,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工作,贯彻落实按森林经营方案开展森林经营的制度,按计划科学开展森林经营作业,改善森林结构,增进森林健康,促进森林生长,推进森林经营实现多种效益。
记者:最新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森林经营,您对此有何想法?
李怒云:我认为加强森林经营非常必要。目前,我国中幼龄林比例占到我国森林总面积的60%以上,并且林分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功能不强。通过加强森林经营,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林木生长环境,能够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同时,又能促进林下植被的健康生长,促进形成具有乔灌草多层结构的森林群落,从而充分发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森林疗养、森林游憩、增加森林碳汇等众多效益。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这份报告中还指出,截至2014年底,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已经初步建立,在您看来,林业碳汇交易项目与中国碳交易有什么关系?
李怒云:根据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林业碳汇已纳入国家碳交易体系中。林业碳汇项目是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16个专业领域之一。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为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两个部分,林业碳汇项目产生的国家核证减排量属于目前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之一。重点排放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包括林业碳汇)抵消其部分经确认的碳排放量。
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具有特殊优势。林业碳汇项目除了产生一定的项目减排量外,还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吸收污染物,以及更能够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重效益。更重要的,林业碳汇交易项目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作了积极贡献。
记者:目前,中国政府在促进(林业)碳汇增长方面,有何政策和举措?您对未来相关政策有何期待?
李怒云:目前,我国政府正在调整林业(造林)发展方式,从重视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向重视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质量转变,从而增加我国森林碳汇,同时也注重加大森林保护力度,减少森林碳排放。另外,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培育林木新品种和研发森林经营新技术,以科技支撑促进我国林业发展。
对于促进林业增汇方面,希望国家能够加大林业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现在我国进入了森林资源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稳步发展时期,林业生态建设难度较大,需要有力的资金保证。也希望社会各界,尤其是碳排放企业,能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中来,捐资造林,减少碳排放,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的。另外,现在社会大众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参与到捐资造林,实践低碳生活,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来。大家可以点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网站,通过网络捐资的形式,进行捐资造林。
记者:您对今年的巴黎气候大会成果有何期待?
李怒云:首先,希望在各国的积极推动下本次气候大会能够达成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新协议。其次,也希望发达国家从历史累计排放的角度继续承当率先减排的义务,给予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更多的技术、资金的支持。最后,希望国际涉林谈判能够继续往前走,在新协议中体现林业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产生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成果,从而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共同维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