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优秀案例】全省首单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湿地碳汇融资业务落地

来源:网络 上传:本站 时间:2024-07-22 阅读:

  2023年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创新优秀案例——全省首单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湿地碳汇融资业务落地

  一、基本情况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湿地也是重要的“储碳库”“吸碳器”和气候变化的“缓冲器”。甘肃虽然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但湿地资源并不匮乏,全省湿地面积占全国的5%,居第七位,拥有12处国家湿地公园。结合甘肃区域的生态特点,兴业银行兰州分行选择地处国家级新区的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碳金融业务的探索。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甘肃省兰州新区南部,总面积 315.77 公顷,设有生态保育和恢复区、科普宣教区、游览区、管理服务区,记录到的植物有35科87属127种、动物有86种,其中鸟类58种、兽类14种、两栖类2种、鱼类7种。2023年6月,兴业银行兰州分行携手政府和企业,围绕湿地碳汇计量核算技术、湿地碳汇价值核算、政策支持方式、金融产品创新及风险防控等领域联合攻关,构建金融支持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创新模式,落地全国首单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湿地碳汇融资业务。

  二、创新亮点

  兰州新区作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持续探索在环境权益融资领域先行先试,在前期“丝路碳票林业碳汇+碳资产抵质押+绿色保险”的基础上,围绕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碳汇能力提升,由兴业银行兰州分行解决融资产品创新,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解决碳汇开发、核算问题,兰州新区相关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及保障,确定四个一行动方案,即首创一个湿地碳汇方法学、出台一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开发一个“丝路碳票”融资工具、探索一组多元化金融产品。

  一是首创一个湿地碳汇方法学。在研究兰州秦王川湿地公园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开发全国首个《内陆(盐沼)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碳汇方法学(V01)》,为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划分、碳汇计量进行尝试性探索,填补了相关空白。

  二是出台一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兰州新区制定《兰州新区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导意见》,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促进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政策支持,也为业务创新提供政策保障。

  三是核算一套湿地公园整体生态价值。通过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碳核算报告,基于“丝路碳票”融资工具,明确碳减排量及湿地碳汇的核定、备案、登记等流程,实现生态价值的市场化交易,为业务开展提供融资依据。

  四是探索一组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率先推出“碳减排量收益权+丝路碳票质押”的创新模式,实现将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

  三、取得成效

  通过创新《内陆(盐沼)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碳汇方法学(V01)》,对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碳汇核算,5年计入期(2021-2025年)内核算碳减排量为 3885.08吨二氧化碳当量,以湿地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远期收益权为押品的创新性质押融资模式进行生态资产变现,为兰州新区绿洲生态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提供融资10万元,实现全省首单湿地碳汇质押贷款,在绿色金融支持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