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注】生态环境部将更加注重发挥好市场机制对应对气候变化的促进作用,为气候投融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来源:网络 上传:本站 时间:2023-11-21 阅读:

 生态环境部将更加注重发挥好市场机制对应对气候变化的促进作用,为气候投融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11月17至18日,2023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在广州举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会上表示,要积极稳妥地将更多的高碳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丰富碳市场交易品种,增加交易主体和交易方式,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与此同时,还需加强监督,维护市场公平透明。通过碳市场形成具有合理约束和激励作用的碳价,释放有利信号,鼓励和引导更多的资金汇聚到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也要加快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相关工作,逐步扩大市场支持领域,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去年8月,生态环境部联合九个部门启动气候投资试点工作。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指导下,多个试点城市探索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截至6月底,试点地方储备近2000个气候友好型项目,已获得授信总额545.63亿元。赵英民强调,要持续完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指导地方做好气候服务的创新试点实践,组织开展试点成效评估工作,服务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潘家华表示,中国低碳发展起步,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清洁发展机制的资金。
潘家华强调,气候金融零碳转型聚焦领域是零碳,低碳也可以,但是零碳优先。能源转型没有必要补贴化石能源,而是扶持新兴的零碳产业,没有必要搞所谓的补偿,而是要加大力度发展零碳,而且要聚焦化石能源的减退。在国际战略上,要重新审视我们所坚持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将有限的资金投向零碳转型。
潘家华表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讲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实也是钱的问题。当时可再生能源成本居高不下,搞一大堆各种各样的气候基金,里头基本上空空如也。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从高碳的化工能源转轨到低碳甚至是零碳的可再生能源,从风能光能到动力电池、电动汽车以及热泵,都已全面具备竞争力,而上述领域多为民企在组织,央企跟在后。竞争力强的产业及产品有投资有市场,也有利润,是机遇所在。
潘家华指出,央企多以化石能源为主体,在转型方面存在挑战,现有的利益格局使得他们难以舍弃,这就导致央企在转型过程中行动略显滞后,在风能光能、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等领域未能作出应有的引领和贡献。
化石能源可以走向低碳,但无法实现零碳,潘家华补充道,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不可逆转。零碳可再生能源的转轨速度加快,变革影响深远,需配套进行财税政策的改进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