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青岛出台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突破150亿元
-
生态环境部:将深入研究统一碳普惠系统平台和设立全国碳普惠管理及运营机构的可行性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名单公示
-
碳账户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
陕西省印发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
青岛出台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突破150亿元
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20项与碳金融相关的重点任务,引导和激励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力争到2023年底,青岛绿色金融规模获得较大提升,转型金融发展取得积极突破;到2025年底,争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突破150亿元,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000亿元;碳金融体系基本形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关于制订《碳普惠促进法(草案)》和设立碳普惠试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碳普惠对提升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引导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绿色低碳消费具有积极作用。目前,部分地方和企业探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碳普惠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核算方法、平台建设、交易机制、出资主体、可持续运行模式等方面均有不同。 我部高度重视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支持各地方因地制宜深入探索碳普惠模式。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统筹开展规范碳普惠体系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研究,为地方碳普惠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二、关于建立碳普惠配套制度与标准、统一系统平台和设立全国管理及运营机构 目前,社会对于碳普惠的整体认知水平还相对有限,碳普惠平台用户资源不足,难以保持持续稳定运营。由于消费端碳减排场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减排量统计分散、监测难度较高,部分场景缺少科学计算方法,保障数据质量的监测、审定与核查环节缺失。同时,现有部分碳普惠方法学在基准线情景识别与额外性论证、减排量计算及监测程序等方面相对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要求较为宽松,缺乏统一适用的减排量核算标准。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部署,2022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印发的《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不同层面碳排放监测、核算、报告、核查标准。探索建立重点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制定绿色低碳产品、企业、园区、技术等通用评价类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出台的ISO 14067:2018《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国际标准,是产品碳足迹领域的一项基础通用标准,我国正在积极采用转化该项国际标准。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计量体系和标准体系,为碳普惠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在继续鼓励各地方深入开展碳普惠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对地方碳普惠工作的指导和规范,深入研究统一碳普惠系统平台和设立全国碳普惠管理及运营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更好发挥碳普惠在激励公众节能减碳行为中的重要作用。(点击查看原文)
碳账户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11月10日,碳账户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政银企对接会暨合作签约仪式在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举行。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企业代表、银行机构借此契机,共谋发展、共话合作,为青海绿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青海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生态责任重大而艰巨。从启动碳账户建设到金融机构落地碳账户挂钩贷款,省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通力合作,为我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拓展了新空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通过“碳排放监测服务平台”,采集核算企业能耗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等碳排放数据,为企业建立碳账户。省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青信融”平台信息技术优势,研究制定碳账户数据汇集、传输、共享、使用的规则标准,高效完成数据接口开发,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打通信用大数据与碳账户信息的互通共享渠道,并将碳账户数据与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进行关联,有力支持金融机构“一码调取”。目前,“青信融”平台与“碳排放监测服务平台”已完成双向数据共享,首批114家重点用能企业近三年的能耗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等碳账户数据全部纳入企业信用360报告并实现动态更新与实时共享。
同时,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负责指导金融机构将信贷投放与企业碳账户信息挂钩,对减碳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贷款利率、额度和期限等方面的差异化优惠。目前,6笔碳账户挂钩贷款落地,贷款金额1.82亿元,利率最大下浮165个BP,为企业节省利息支出98万元,标志着我省碳账户创新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社会绿电消纳和产业、能源结构转型得到正向激励。信用大数据共享不仅打通了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还支撑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助力青海绿色发展。
陕西省印发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