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视角】推动我国银行业有效开展碳核算

来源:网络 上传:本站 时间:2023-07-13 阅读:

  “双碳”目标下,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加速推进深度低碳转型,这不仅为银行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其带来环境和气候相关的风险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于持有高碳资产的银行金融机构。在此情况下,金融系统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与气候风险管控,推动实现投融资业务低碳转型。而投融资业务碳排放核算是金融机构推进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的第一步,是银行“建立底数、问题、整改三本账”,科学制定投融资业务低碳转型、全面碳中和的路径及措施的必经之路。目前,国际上已有100余家金融机构核算并披露投融资业务层面的碳排放,且多采用碳核算金融联盟(Partnership for Carbon Accounting Financials,PCAF)推出的《金融行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披露全球性标准》。我国金融主管部门也在加大快推动金融机构开展投融资业务碳排放核算的相关工作,并制定了专门适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核算的标准《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银行开展碳核算实务工作面临较多障碍,影响碳核算及低碳转型的进程。因此,有必要梳理银行碳核算实操工作面临的关键主要问题,研究借鉴国际上先进经验,以此推动我国更多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开展碳核算工作。

  01

  我国银行业碳核算面临的

  主要问题

  在实践方面,以湖州、广州、衢州等为代表的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法人和非法人金融机构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衢州市构建了碳账户金融的“5e”闭环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核算、评价三个环节,通过搭建公共数据平台,统一归集碳账户数据信息,全面系统记录主要经济主体的碳排放。除了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外,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深圳分行、广东南海农商银行等也进行了投融资业务碳核算相关探索。但是核算实践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银行核算目的和路径不清晰。开展投融资业务碳核算与金融机构的工作目标紧密结合,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应满足工作目标。一般情况下,核算主体在不同发展阶段,核算主体开展碳核算的目的、,以及核算结果的运用场景及核算精度均不同。我国部分银行金融机构虽然已开展了相应关实践,但当前多处于“为了碳核算而核算”的阶段,对核算工作本身应达到的目的、核算结果如何运用缺乏深入理解,因此尚未形成清晰的核算路径和步骤。

  企业端碳排放数据基础薄弱积累不足。虽然我国早在“十二五”期间公布《“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积极推动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同时推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开展温室气体核算、报送和核查工作,为金融机构获取贷款企业碳排放数据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的企业仍然局限于重点控排行业的重点企业,主要是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八个高碳排放行业中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为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相应企业数量约为八千到一万8000~10000家,占我国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比例不超过3%左右,整个社会开展碳排放核算工作的企业数量较少。除上述政府监管和市场交易需要开展核算的企业外,部分外资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出于供应链国际合作方的要求,或是为提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也主动开展了碳排放核算。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当前尚未形成覆盖国民经济所有门类的、全国性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这从而严重阻碍资金支持领域广泛的制约了银行金融机构开展投融资业务碳核算工作,不利于推进资产低碳化进程。

  银行尚未建立碳排放信息数据收集体系。当前,我国银行业建立的信息收集系统是以主要收集现有信贷授信审查的财务数据为主,且通常是通过一线客户经理向企业收集并自下而上传导形成。按照银行现有信息收集管理要求,企业碳排放相关信息并未纳入其中。由于尚未建立碳排放成数据收集体系,实际开展碳核算时银行需要让客户经理重新收集贷款企业碳排放数据,存在沟通成本高、协调难度大、采集数据可用度低的问题,无法满足资产碳核算对数据精度和广度的要求,因此这也是现阶段银行开展碳核算的主要挑战之一。

  02

  荷兰Triodos特里多斯银行(Triodos)碳核算实践与经验

  国际上金融机构早在2015年就开始探索开展投融资领域碳核算实践,目前已核算并披露碳排放数据的金融机构已超过100家,资产超过44万亿美元。其中,荷兰Triodos银行作为欧洲第一批在年报中公布碳足迹的银行,在对资产核算的目的、核算结果的运用(如制定碳目标)等更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相应其核算技术路径和方法的经验值得借鉴。

  核算实践

  荷兰Triodos银行已公开承诺不再资助排放温室气体并导致全球变暖的棕色资产投融资,为此Triodos银行从2017年启动开始核算投融资业务碳排放量核算工作,以了解自身投融资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促进贷款和投资有效转向低碳经济向低碳转型。

  核算路径与步骤。Triodos银行采取分阶段实施资产投融资的温室气体核算工作,具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聘请专业第三方咨询机构利用其碳排放因子对投融资业务组合的碳排放情况进行热点分析,确定优先开展核算的资产及行业;二是收集确定需核算资产及行业客户的碳排放相关数据,同时采购外部数据供应商和第三方咨询公司的碳排放数据(主要是上市公司的碳排放量数据和碳排放因子),依据碳核算金融联盟(Partnership for Carbon Accounting Financials,PCAF)的PCAF方法对投融资业务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并将核算范围从2018年首次核算覆盖贷款和基金投融资业务总额的68%拓宽至2019年的资产全覆盖;三是将碳排放因素数据纳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不断完善数据质量,并基于数据设置净零排放目标,制定碳中和路径和管控措施,包括帮助客户和被投资方降低碳足迹、支持林业碳汇等负碳项目等。

  核算内容。为了让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了解贷款和投资对气候产生的影响,Triodos银行对主要业务板块(分为环境、社会、文化、影响力投资IEB基金四个业务板块)下的各行业逐一披露碳排放总量(包括产生的碳排放量、吸收或者捕获的碳排放量、避免的碳排放量三种类型)及其强度,在此基础上披露整个资产组合的净排放量和强度。其中,碳排放总量指标能够直接反映银行各业务板块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及程度,从而帮助银行识别出主要碳排放源(或汇);碳排放强度旨在反映银行每10亿欧元贷款和投资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该指标可在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比较,有利于利益相关者方考察该银行单位贷款和投资资金对产生、清除吸收和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保证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Triodos银行聘请专业的外部机构对核算数据进行了第三方鉴证。

  数据采集。目前Triodos银行碳排放计核算所需的基本数据的采集方式主要包括:自行收集客户或项目信息(如土地的公顷面积、物业的平方米面积、能效标识等物理或经济活动水平数据)、采购外部数据供应商数据(主要是上市公司的碳排放量数据),以及采购第三方咨询公司数据(主要是如Guidehouse提供的碳排放因子)。

  同时,Triodos银行实施PCAF的数据质量评分,为每个行业制定数据质量记分卡以了解数据质量改进完善的潜力,促使其能够采取行动提高数据质量并改善整体温室气体足迹的质量。提高数据质量的措施包括采用自动化工具改进数据收集程序、要求碳排放量高的客户提供额外的碳排放数据等,这些都旨在循序渐进建立系统地的投融资业务碳核算体系,同时帮助客户改进相应的数据管理体系。

  经验总结

  核算路径。对各资产及支持行业的碳资产进行热点分析,确定其投融资业务中温室气体密集程度较高的资产及行业,然后优先聚焦于投融资业务中产生显著影响的资产或及行业,对其碳排放数据进行收集、核算并开展相关管理,而后随着时间的发展、条件的成熟,不断扩展核算范围至全资产或全行业。

  核算指标。根据资产或及行业的不同,分类核算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基于核算数据制定转型战略目标、评估及披露相应进展情况。

  数据收集。目前国外银行也面临企业或项目碳排放数据严重缺失的情况,一般采用自行收集结合外部数据采购的模式先行开展碳核算工作。与此同时,制定数据管理计划,逐步完善相应关数据质量,从而提高碳核算结果的精确度及实际应用效力。

  03

  对我国银行业有效开展碳核算的建议

  确定“三步走”的核算路径。不同银行投融资活动支持的实体经济领域和行业分布不同,相应的碳排放源分布及主要碳排放源也不同。在我国碳核算数据基础薄弱的大环境背景下,银行为实现资产层面的碳中和,应按照“先主后次,逐渐推进”的原则开展核算工作,因此建议我国金融机构采用“三步走”的核算路径:首先,全面对投融资业务进行碳核算,编制全面的资产碳排放清单,以清晰、全面地列出银行各资产、各行业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实现从整体结构上了解、评估投融资业务的碳排放构成,识别各投融资业务中温室气体密集程度最高的资产或行业的目的,即进行热点分析;其次,按照“先主后次”原则,对确定的自身碳排放量密集的行业开展碳排放核算及相应管控工作,包括设定具体的碳减排绩效目标、追踪管理进展及绩效等,有效降低整体投融资业务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最后,逐渐拓展核算范围,实现投融资业务全口径核算。需要说明的是,热点分析阶段对数据的精确度要求一般较低,但对于热点分析后确定的核算并和管控的重点资产或及行业,一般需使用精确度极高的企业自身的数据,且最好经过通过第三方机构的核查。

  建立兼具总量与强度的核算指标。核算指标应同时核算总量指标和强度指标。其中,总量指标旨在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各资产板块产生的总碳排放量,可帮助银行了解内部资产或行业的碳排放占比情况,为降低银行自身资产产生的碳排放总量提供抓手;强度指标旨在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单位资金产生的碳排放量,有利于同业之间进行比较分析,提升资金碳排放水平。

  多渠道收集数据。在数据可得的情况下,使用正式的企业碳排放数据是最理想的情况,也是最精确的。但是,当前企业的碳排放核算与数据披露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因此,对于银行而言,收集企业级的碳排放数据是个挑战。对于大多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目前很多企业的排放数据仍然较难或无法获取的现状。在此情况下,银行应尽可能地多途径收集数据,包括公开深入挖掘数据挖掘、采购外部数据供应商的数据采购、估算物理活动数据与经济活动数据估算等方法,以满足现有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识别碳排放源的核算需求。与此同时,要评估分析核算数据的质量,针对核算过程中数据基础差薄弱的部分,制定专项措施,通过逐年对比分析改进的方式,不断提升核算数据的质量。

  建立健全碳排放数据收集体系。从底层资产贷前决策着手,将投资标的碳排放数据,包括碳排放量、能源活动水平、经济活动水平等,纳入既有信贷业务信息收集体系中,完善相应数据统计台账,保证统计数据满足相应关核算要求,同时符合碳中和目标下推动投融资业务碳核算工作日常化、动态化、持久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