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注】数字经济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来源:网络 上传:本站 时间:2021-07-06 阅读:

  作者:耿海清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迈进数字经济新时代,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方兴未艾,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总体来看,数字经济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总体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那么,从数字经济助力碳减排的角度来看,有哪些主要切入点和着力点?笔者认为应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同时发力,协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政府应完善平台建设

  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城市及和城市相关建筑占全球能源需求的比例约65%,通过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从而减少碳排放。通过将连接设备、网络、云端、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移动应用程序植入到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中,提高城市的感知力和智慧化运营水平,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具体包括,通过智慧交通建设显著减少城市拥堵;通过智能照明、智能空调等设备减少耗能设备的无效运转;通过城市智能能源系统建设,如分布式光伏电站、智能电网等,提高城市能源的自给能力,减少能源浪费。

  推进生态资产数字化。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是生态服务功能的维持和增强。为此,应加强对生态产品的数量、质量监测,并提高其信息化水平。赋予每一生态产品以数字身份,便于对其进行跟踪和管理。建立相关生态产品信息平台,对其面积、数量、质量、权属等进行跟踪监测,实现生态价值实时核算,动态更新。对于能够进入市场交易的生态产品,如生态农产品、森林碳汇等,建立和完善交易平台,方便供需对接,提高交易效率。通过信息化建设打通生态产品价值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等相关制度之间的联系。通过生态资产数字化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造条件,激发绿色经济活力。

  完善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统。2020年3月,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基本建成,生态环境部已经对全国2000余家电力企业分配了碳配额,全国性碳交易启动。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未来涉及碳排放的企业都需要对自己的碳排放数据进行管理,建立以企业为单位的碳排放信息系统。这一系统至少应具有以下功能:一是实时监测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形成碳排放报表;二是要具有统计分析、查询、预测、预警和决策支持功能;三是碳交易功能,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买入和卖出碳指标。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对获取的大数据进行分析,金融机构可以直接勾画出整个企业的碳足迹,估算出其真实减排力度。

  企业从自身出发积极参与

  对于数字经济企业而言,亟须从自身出发积极参与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来。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字企业应尽力减少自身的碳排放。尽管大部分数字产业绿色化水平较高,但也有一些属于高耗能之列,特别是大数据中心和5G基站。例如,美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占社会总用电量的比例超过5%,2018年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占社会总用电量的比例也达到了2.35%,在“十四五”期间还会进一步提高。对此,数字产业应通过技术创新尽可能减少自身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国内外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了相关探索。比如,谷歌自行开发了高能效制冷系统,把数据中心的耗能量降到了行业平均值一半;阿里云杭州数据中心将服务器浸泡在特殊冷却液中,PUE(电源使用效率)逼近理论极限值1.0,每年可节电7000万度,节约的电力可以供西湖周边所有路灯连续亮8年。

  二是数字企业应率先实现自身的碳中和。当前很多钢铁、电力等企业已经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数字企业更应积极行动,率先实现碳中和。比如,微软宣布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并在2050年消除公司自1975年成立起所排放的碳总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微软不仅通过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以满足数据中心的日常电力需求,还提出在2030年前用低碳燃料,如氢气取代柴油发电机等作为数据中心的备用电源。腾讯公司在2021年初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并以数据中心提效、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绿色农业等为抓手积极推进。蚂蚁集团也提出了碳中和承诺,并预计在2030年达成目标。

  三是数字企业参与森林碳汇建设。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削减温室气体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也具有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此,蚂蚁森林的做法具有一定代表性。蚂蚁森林将公众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减少的碳排放量计算为虚拟的“绿色能量”,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树。待虚拟树长成后,蚂蚁森林和公益合作伙伴就会在荒漠化地区种下一棵真树。通过这种方式,蚂蚁森林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的减碳热情。根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发布的《蚂蚁森林2016-2020年造林项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2016-2020年蚂蚁森林累计种植真树超过2.23亿棵,种植总面积超过306万亩,累计碳减排超1200万吨。相信今后我国会有更多企业加入到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工作中来,数字企业更应利用自身优势加大碳汇建设力度。

  四是数字企业可为碳减排研究提供资金支持。目前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等技术还不成熟,急需加大研究力度。数字产业利润水平总体较高,可通过项目资助、设立基金等方式支持相关技术研究。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宣布将成立一个规模100亿美元的地球基金,主要用于资助科学家、气候变化活动家和非政府组织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研究工作。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则宣布,将拿出1亿美元奖励最优秀的碳捕获技术。2020年1月,微软宣布将投资10亿美元设立气候创新基金。

  政府企业协同发力

  从数字化技术助力绿色化转型,推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角度出发,下阶段政府和企业还应协同发力,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开展大数据中心和5G基站节能技术研究。大数据中心和5G基站是我国重要的新基建,对于我国数字经济建设意义重大,但能耗问题突出。随着大数据中心和5G基站建设力度加大,预计2023年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突破2500亿千瓦时。因此,应加快相关节能技术研究和推广,使数字经济成为真正的绿色经济。

  开展能源互联网相关技术研究。由于采暖期供热机组系统调峰能力不足、输电通道以外送煤电为主、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较大困难等原因,我国的“弃光”“弃风”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基于数字经济,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电源点和电网运行数据,然后利用迭代算法预测系统运行状态,可以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大幅降低停机频率和维护成本。为此,我国今后应大力加强能源互联网相关技术研究,实现多种能源协同互补。

  开展智慧办公系统开发研究。办公系统的智慧化对于节能减排意义重大。比如,实现办公环境智能化、推广远程办公、推进智慧政务等,可以减少无效能耗,并节省通勤时间和通勤成本。在这方面,需要建设OA系统、远程会议系统,开展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保障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