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学家回顾21世纪头十年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最重要的事件不是经济衰退,而是中国的绿色跃进。”这是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的话。
时至2021年,中国“十四五” 开局之年,我们究竟如何加快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别是如何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令我们期盼。
这不,今年以来,只要人们稍微关注一下,就会发现高层十分重视“两山”转化问题。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今年召开的两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上,都进行了充分的专题研究,还推出“两山” 转化的相关政策。
一是从生态产品市场化角度。注意,这里的生态产品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也有生态系统为了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而提供的产品。可分为三类:一是供给服务类产品,如木材、水产品、中草药、植物的果实种子等;二是调节服务类产品,如水涵养、水净化、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三是文化服务类产品,如休闲旅游、景观价值等。而市场交易形式又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最有效路径。
2021年2月19日,在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会议强调,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关键是要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 彻底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二是从生态补偿角度。这里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或市场交易等方式,对生态保护者因履行生态保护责任所增加的支出和付出的成本,予以适当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2021年5月21日,在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会议指出,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各有关部门和地区推进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7 个领域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取得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补偿覆盖范围有限、政策重点不够突出、奖惩力度偏弱、相关主体协调难度大等问题。要围绕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完善分类补偿制度,加强补偿政策的协同联动,统筹各渠道补偿资金,实施综合性补偿,促进对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要统筹运用好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把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损害赔偿、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等有机结合起来, 协同发力,有奖有惩,决不能边拿补偿边污染。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说到这里,人们不免欲问,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为何这个时候大门洞开?
人们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在这里,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所以,对当前的“两山”转化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不只是水到渠成,笔者觉得,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
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是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根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的升华。一方面,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生态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也必然在发展中解决,通过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推进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价值。另一方面,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通过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补齐生态环保等领域短板,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科学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成为这一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注重需求侧管理,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进入“十四五”时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阐明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在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际场合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等重要倡议。2020年,习近平主席先后出席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气候雄心峰会, 作出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愿景的重大宣示,进一步阐明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最新举措,为全球气候治理提振雄心并提供新思路,展现了中国重信守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凝结着对发展人类文明、建设清洁美丽新世界的深刻思考,在全球大国治国理政实践中独树一帜,彰显了中国特色、战略眼光和世界价值,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不断提升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来,各地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 使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然而,在看到显著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囿于体制机制、思想认识、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因素,一些地方还面临着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够、双向转化机制不优等现实问题,进而导致打通“绿水青山” 和“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实践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至关重要的一年。这就急需我们要根据“十四五”规划要求,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也许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都伴随着一次伟大的历史觉醒。那么,我们到底如何加快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觉得“三个正确把握”尤为重要。
——正确把握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关键路径。5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浙江省丽水市召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现场会。丽水作为全国首个GEP核算的试点,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纯净的土壤值多少钱?2019年,丽水聚焦生态惠民、生态富民、生态为民的改革导向,在林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扶贫改革等重点领域创新突破,在基层实践中涌现出“益林富农”“河权到户”“赶街模式”等一批改革亮点,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2020年,浙江发布实施全国首部省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标准, 为衡量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提供了科学标尺。
借鉴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 就是要构建体制有效的价值核算办法,形成一套各方认可的共同的话语体系,给绿水青山的天然价值标价,否则价值实现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笔者调研时发现,GEP核算并不复杂:我们通常所说的“绿水青山”实际上就是高质量的森林、湖泊、草地、沼泽、河流、海洋等生态系统。它们为人类生活提供三大类生态产品,包括食物、饮用水、木材、医药等物质产品,固定二氧化碳、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调节服务产品,以及生态旅游、美学体验等文化服务产品。所有生态产品核算出来的经济价值总和就是GEP。下一步,要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培育新型生态产业化经营主体,建立区域之间、企业之间的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市场交易体系,推进“绿水青山”从生态资源到生态资产的转化。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正确把握“两山”转化通道,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早在2011年,笔者就曾参与为保护新安江水源而开始的国内第一例生态补偿试点。浙江和安徽约定,在监测年度内,以两省交界处水域为考核标准,上游安徽提供水质优于基本标准,由下游浙江补偿安徽1亿元;劣于基本标准,由安徽补偿浙江1亿元。此后新安江流域水质改善明显。新安江之后,汀江—韩江流域、东江流域,今年又涉及黄河流域的山东和河南,也进行了跨省补偿实践。5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现场会。对照试点方案要求, 依托地方资源优势,我国在创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加快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发展生态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初步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要总结提炼典型做法, 注重推广以实现保护者受益为根本的“生态补偿”型、以夯实绿水青山根基为重点的“绿色银行”型、以探索靠山吃山和靠水吃水新路径为主导的“山歌水经”型、以“生态+”多业态融合为主体的“复合业态”型、以打造生态品牌提质增效为主导的“品牌引领”型和以推动生态产品交易为牵引的“市场驱动”型等六种转化路径模式,为全国“两山”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样本。
—— 正确把握系统思维, 扎实做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坚持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定不移把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5月19 日生态环境部对外宣布,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成立前,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根据安排,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负责为首批2225家电力企业办理开户手续,并将于6月底上线交易。这意味着,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金融机构将正式进驻,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投运。与此同时,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也正在抓紧进行全国碳交易系统的联调测试工作。
扎实做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 为做好全国生态补偿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手上要有一把米,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事实上,虽然中央财政自2008年设立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但是因地方配套补偿资金的缺乏,在补偿标准低、资金来源范围窄的制约下,生态保护补偿效果难免打折扣。这次意见第一次专项明确了补偿资金的来源渠道,值得肯定。但是,就资金来源的长期保障而言,补偿资金来源的渠道仍不够清晰,需要自上而下建立健全专门的补偿资金保障机制, 要明确规定对污染和损害环境的各类罚款直接留作补偿资金,要在各级政府建立专项补偿基金,要在财政预算中留出补偿资金计划,确保不因资金的缺乏而让生态保护政策“束之高阁”。
二是干活要有一把尺,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性评价体系。无规矩难成方圆,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马虎不得。作为为生态保护保驾护航的补偿工作,同样需要系统性思维。没有科学合理的系统性评价体系,再多的补偿资金付出也难以换来生态保护的良好效果。具体说,要组织听证会,客观公正核定补偿标准,不让保护生态者吃亏;要组织由环保专家、受益群众、价格评估师联合组成的评价组,进行公开、公正的评价,让保护生态者得到应该得到的足额补偿;要建立生态保护效果评价保证机制,让保护生态者凭保护效果按期得到可观的收益。
三是监管要前移,建立健全终身追责的法规。前不久,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连续通报多件典型案例,触目惊心。云南昆明“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江西南昌“每天超过50万吨生活污水未收集直排入城市河道、湖泊和赣江”;广西崇左“上报国家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的5个池塘,有4个被填平”…… 直指一些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缺位,说明仍需要从思想上厘清发展与环保的关系,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来担当。“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唯其如此,我们生态保护补偿才能落地生根,我们的绿色发展, 才能真正从过去“卖山林”到现在的“卖生态”,变过去“种种砍砍” 为现在的“走走看看”。
“水秀山清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春风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寻客尝。”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放射的光芒,这是亿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希望与追求。如今,在生态补偿机制引领下的中国生态环境,正以大江南北各具特色的行进轨迹,装点着这一伟大的新时代。
青山分外绿,金山银山来。中国绿色发展,未来可期!
作者系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巡视员、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会长,研究员
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