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碳】今日资讯

来源:网络 上传:本站 时间:2020-12-11 阅读:

  01

  中国代表团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气候变化对话”线上活动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020年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届缔约方大会(COP26)推迟至2021年举行。为展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进展,促进各方沟通交流,进而为COP26成功举办奠定基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秘书处于11月23日至12月4日组织召开了70余场“气候变化对话”线上系列活动,涉及国家自主贡献、市场机制、透明度、适应气候变化、农业、气候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2020年前实施和力度、全球审评等多项重要议题,是2020年底前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最为重要的一次综合性活动。

  据《公约》秘书处统计,此次气候变化对话期间约有3100位缔约方代表参会,另有4900位非缔约方利益相关者与会,展示了缔约方推动气候多边进程的积极行动以及非缔约方利益相关方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强烈意愿。中方高度重视此次对话,生态环境部会同外交部牵头,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社科院、中国农科院及清华大学等10余家单位组成中国代表团,全程参与了此次系列活动。

  会上,我方完成了第二次促进性信息分享,积极宣介了我方国情、温室气体清单、减缓和适应行动及效果等,充分展示了在节能和提高能效、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等领域的“中国经验”。同时,我方力推2020年前圆桌会,聚焦集体实施和力度进展,鉴别长期全球目标缺口,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在各项议题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持续提供建设性意见;中方多位谈判代表担任了结构性专家对话联合召集人、气候技术中心与网络咨委会主席、巴黎能力建设委员会联合主席、资金常设委员会委员、适应委员会委员、促进履约及遵约委员会委员、实施应对措施的影响问题卡托维兹专家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角色,高效推进重点议题讨论进程;中方还多次代表基础四国和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等谈判集团发言,有力表达了立场主张。

  02

  联合国发布《2020排放差距报告》 预计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下降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9日发布的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后的绿色复苏有望推动全球在预测的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基础上减排25%,使全球更接近《巴黎协定》设定的2℃温控目标。

  联合国环境署的年度《排放差距报告》发现,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世界仍朝着截至本世纪末升温突破3℃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各国政府在疫情后的复苏进程中投资气候保护行动,并致力于在2021年11月即将于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 26)上提升各自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承诺实现“净零排放”,则有望将全球碳排放量降至基本兑现“2℃温控目标”的水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说:“ 2020年极有可能成为有现代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而野火、风暴和干旱还会持续产生破坏力。但是,联合国环境署的《排放差距报告》指出,疫情后的绿色复苏有望大幅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进程。”

  据了解,每年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都会评估“预测排放量”与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2℃温控目标(及进一步实现1.5℃温控目标)所要求的排放水平之间的差距。该报告发现,2019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创下了59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GtCO2e)的历史新高。自2010年以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增长1.4%,而2019年由于森林大火频发,增长速度甚至达到2.6%。今年,疫情大流行导致人员出行受到限制、工业活动迅速放缓、发电量大幅减少,预计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下降7%。但是,这一降幅仅仅意味着到2050年全球升温幅度降低0.01℃。与此同时,国家自主贡献仍然不足。

  这份报告还指出,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的排放量是最贫穷的50%人口排放量的两倍以上。富人群体需要将其碳足迹减少至少30倍,才能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保持一致。

  03

  文在寅发表2050韩国碳中和宣言

  韩联社首尔12月10日电 韩国总统文在寅10日通过电视直播发表“2050碳中和宣言”演讲,表示政府将集中力量实现碳中和目标。

  文在寅强调,韩国产业化比其他国家晚起步200年,但在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将保持一致步调。同时,韩国也拥有领先的电池与氢能等低碳技术、数字技术和革新力量。

  文在寅表示,政府在7月发布的“韩版新政”中制定了实现碳中和、经济增长、提升生活品质三大目标,这是也向碳中和国家迈出的第一步,政府将以应对气候危机带动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在国际社会上发挥带头作用。

  文在寅表示,政府将为实现“在产业、经济、社会全方位力推碳中和和培育可再生能源、氢能、能源IT产业”、“构建低碳产业生态系统”、“实现没有弱势群体和地区的公平转换”三大目标果断投资,还将构建碳中和财政项目,积极搞活绿色金融和基金。

  文在寅表示,在明年上半年的第二届全球绿色目标伙伴2030(P4G)峰会上,政府将与国际社会携手引领实现碳中和,在任期内为碳中和社会奠定牢固的基础。他还呼吁全民积极配合,让韩国在碳中和方面再创世界典范。

  04

  杜祥琬院士:“碳中和”目标将带来能源行业新增长点

  “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可再生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包括储能、节能、绿氢等技术也将获得更多的创新和市场发展空间。

  在10日召开的第三届(2020)中国城市能源变革峰会暨第二届分布式能源生态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表示,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快速增长,正由“微不足道”变为“举足轻重”,由能源供给的“补充”变为“主流”,将在能源变革和未来能源供给中担当大任。

  今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杜祥琬表示,“碳中和”目标对我国能源行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能源行业的投资方向更加明确,将带来新产业、新增长点,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

  “‘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的增量将主要靠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提供。”杜祥琬说,一个关键的变化是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快速下降,2010年至2019年,在全球范围内光伏发电、光热发电、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项目的加权平均成本已经分别下降了82%、47%、39%和29%。

  杜祥琬预测,到202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达到20%,电力在终端能源中占比将超过30%,非化石电力装机占比达到50%,发电量占比超过40%。这涉及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等领域,还包括新能源汽车等技术领域和综合能源服务,以及电网、微网、虚拟电厂等新业态。

  “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的形成,将培育一大批可再生能源的产消者。这批产消者,自发自用,寓电于民,也可与集中式电网互动。”杜祥琬说,数字化技术、储能技术和调峰技术可以把非化石能源变成稳定输出的优质电源,将在实现能源替代、降低化石能源比例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的快速增长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近年来,我国能效有明显提高,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大。“能源结构有改善,但不够革命性。目前能源碳排放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不可持续。产业结构偏重、能效偏低、结构高碳,使环境问题日趋突出。”杜祥琬说。

  数据显示,从行业看,目前我国电力行业、交通行业、建筑和工业碳排放占比分别为41%、28%和31%。

  杜祥琬说,“碳中和”有两个公式,一为碳排放,即能源消耗乘以化石能源的占比,再乘以单位化石能源排放;二为碳汇,包括碳吸收及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碳移除。若两项基本相等,即为碳中和。

  他说,在化石能源为主的今天,全球和中国降碳的首要措施是“提能效、降能耗”。其次是提速能源替代,在能源结构中,降低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使之成为高质量能源。同时增加碳汇。

  杜祥琬表示,目前中国能源转型正处在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多元发展阶段,应协调互补,此消彼涨,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实现电气化、智能化、低碳化,核心是低碳。“十四五”期间,应坚持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同步推动能源空间格局优化和能源结构优化,重点关注东部地区能源发展战略目标的转变,由能源消费者逐步成为能源产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