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中心视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网络 上传:本站 时间:2020-04-02 阅读:

  研究背景

  生态兴则文明兴,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谋划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将其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甘肃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性机遇。

  作者简介

  曹宗英,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低碳事业部负责人,兰州大学博士,专注于应对气候变化及环境权益交易,在生态资本核算、低碳政策体系等方面具有独特见解和深入研究,专注于解决绿色发展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摘要: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对发展理念的时代性探索,也是解决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产业发展和脱贫扶贫的具体举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就是通过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量化为价值,以发展促进保护,用优质的生态环境营造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最终形成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就是要通过生态资源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关键词:黄河流域 生态产品 高质量发展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个省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涉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秦巴山脉、祁连山—河西走廊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黄河流域甘肃段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同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黄河流域甘肃段同时也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

  生态兴则文明兴,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谋划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将其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甘肃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性机遇。我省坚持生态优良、生产低碳、生活宜居绿色导向,紧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任务,主动作为、先谋先行,努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对发展理念的时代性探索,也是解决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产业发展和脱贫扶贫的具体举措。当前我省产品高价、资源低价和环境无价的不合理价格体系仍然存在,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难以显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就是通过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量化为价值,以发展促进保护,用优质的生态环境营造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最终形成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就是要通过生态资源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我省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生态资本化,建立体现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和市场体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生产要素创新和建设新型文明的实践过程。

  目前,国家已经在贵州、浙江、江西和青海四个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我省应抓住黄河流域大治理及兰州新区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新机遇,充分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最新技术的特点,围绕科学评估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培育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创新生态产品资本化运作模式、建立政策制度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争取建立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实验区,将我省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健全纵横结合的生态普惠体系,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为我省探索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新道路,为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展起到基础性支撑工作,实现脱贫攻坚与绿色崛起“双赢”。

  一是通过技术驱动与科技赋能,抢占信息制高点,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环境监管、生态保护及绿色金融等领域的研究与运用。例如可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不可篡改和协同共识特性,通过智能合约化,连接分散的生态环境数据孤岛,构建可信的数据监测和采集网络,充分挖掘生态环境数据和生态资产的巨大价值;同步规划和设计有效的经济激励模型,将权利、义务、激励有机结合,实现生态环境数据和生态资产在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之间的高效可信流通。在生态资源确权和资产化的基础上,推动生态产品交易市场、绿色信用体系和绿色金融建设。通过技术驱动与科技赋能,把单纯依靠强制和处罚模式,转变为权利和义务相结合、监管和激励相促进的环境保护新模式,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创新生产要素,建立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与生态产业发展并行的生态经济运行模式。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就是利用市场经济手段来发现生态价值,通过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机制,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完善有利于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作方式。通过生态环境资产的核算、确权、价值发现和资本增值,使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生态服务业等生态经济的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生产要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利于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保领域,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形成绿色发展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是建立区域统一的综合类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优化配置生态资源配置。

  在我省排污权交易的基础上,分阶段有步骤地建立区域统一的排污权、用能权、水权和碳排放权等生态产品及生态资产交易市场,打通资源到资产、资产到资本的转化通道,发挥市场在生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生态资本的增值和环境容量资源的经济化,最终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保护,提高生态产品价值的市场化实现程度,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统一规范的自然资源产权和环境权益的市场交易制度和监管制度,形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及产业发展的政策合力,以全面的制度法规建设保证生态产品、生态资产的交易与价值实现,使能源、资源、环境等要素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四是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汇聚生态环保资金,解决环境治理发展瓶颈。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金融工具,立足全省开展环境权益交易市场规模,通过绿色资产账户,进一步推动和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完善绿色项目认证评估、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绿色资产管理、绿色资金和技术对接、绿色发展规划和绿色咨询为一体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对生态资源开发和绿色资源高效利用提供融资服务的绿色金融类型,通过建立环境权益储备基金、排污权回购担保基金等具体措施,推动生态资源的资本化运作,提升生态资产的增殖收益,解决环境治理发展瓶颈,促进我省绿色发展。

  五是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建立健全纵横结合的生态普惠补偿体系。

  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污染物减排补偿、水资源节约补偿、碳排放权抵消补偿等制度,引导全社会节约资源、减少排放,鼓励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纵横结合的生态普惠补偿体系,通过核算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化我省为流域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做出的贡献和下游省区得到的实惠,为争取财政转移支付和设立生态补偿资金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围绕贫困地区设计出可交易的生态价值产品,将贫困地区的碳汇资源开发成标准化的生态补偿补充机制产品,以此增加贫困地区可持续收入来源,促进贫困地区生态保护积极性,同时减少生态保护的政府性投入。通过体现生态资源价值的补偿和保护机制,可以让更多人民群众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产品供给能力中获得收益,因地制宜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绿色发展优势,形成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生态普惠补偿机制。

  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

  微信号 : lzeeex

  联系我们:0931-8869300

  未经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