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生态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届普洱(国际)生态文明暨第四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蒋涛 摄
中新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 蒋涛)18日,“生态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届普洱(国际)生态文明暨第四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共话绿色发展,探寻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道。
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表示,面对世界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也不再是单纯的一国问题。必须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8日,“生态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届普洱(国际)生态文明暨第四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蒋涛 摄
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分析了“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个理念首先由中国提出来的深层原因,指出“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看似两个领域的理念,实则二者密不可分。“生态文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音从一个东方古国发出,并得到了理所当然的回响,而中国自身正在一步一步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具有较为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国家,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领域取得明显成效,成为绿色金融的国际先行者、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他认为,当前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基金;二是通过机制创新引导民间资本进行绿色投资;三是适时推进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四是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当天,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先后作主题演讲。
18日,“生态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届普洱(国际)生态文明暨第四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蒋涛 摄
潘岳从三个方面阐释生态文明如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首先,生态文明将推动“真正的共同体”转型。由于生态文明最能成为各派社会主义理论在更高层次的融合平台,必将引导全球从工业文明向新型文明转型,增进不同制度的环境公平和社会正义,使社会主义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运动的引领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绿色实验”;其次,生态文明作为世界上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为人类共同价值提供重要内涵。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从基督教、伊斯兰、印度教以及中华文明等古老文明中间寻求生态智慧,这种互补性让生态文明成为文明跨时空交流的平台,使其更容易超越制度、种族、信仰、政治意识形态的藩篱,理性地进行共识对话;第三,生态文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历史依据。针对一些西方老牌帝国主义以国强必霸的逻辑预设中国,认为中国在资源上必然会与各国发生争抢冲突,必然实现新帝国扩张等说法,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找到驳斥的事实,那就是中国从来没有搞过殖民主义和霸权扩张、从来没有建立过基于血腥征服的军事帝国、从来没有进行强加于人的文化输出,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绿色发展也绝不会是“新殖民主义”,必定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自身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凝聚国际共识。
柯布赞赏“生态文明”的概念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他表示,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作出承诺并积极展开实践,其中很多探索符合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正在沿着绿色经济的道路飞速发展,希望中国能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路径。
在主题研讨环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核心专家、印度地球政策中心主席金德拉·山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荒野专家组主席、美国荒野基金会总裁万斯·马丁,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国政系主任爱德华多·摩纳哥,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院长朱小健,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执行主席桂振华等,围绕中国对全球绿色文明发展贡献、传统文化传承传播与命运共同体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生存环境、普洱生态实践的参考价值等话题阐述观点。
与会嘉宾还分别围绕“绿色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与健康生活”、“‘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议题,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贡献智慧。(完)